
文/陈子怡
(资料图)
8月8日立秋至,
虽然三伏天的酷热
还让人恨得牙痒痒呢,
但事实上夏天已经结束了。
秋天第一个节气的降临
意味着2023年已经过去一半,
转眼间也该盘点收获了。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
趁着夜空晴朗时,
你可以验证一下,
北斗七星的斗柄
是否已经逐渐偏转向西南方。
斗转星移中,
雨热充沛的盛夏渐渐走远了。
虽然说“立秋不算秋”,
难熬的八月苦夏才刚刚开始,
但想想好不容易要降温了,
趁着胃口大开把饿瘦的都补回来。
庆祝立秋的方式“简单粗暴”,
喝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理直气壮地贴点“秋膘”。
想想秋天瓜果丰收,
“贴秋膘”着实是件享受的事情。
以前人们总会以肉贴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贴秋膘”要先养护脾胃,
并不需要急于用肥甘厚腻的肉类食物滋补,
补充营养也要循序渐进。
科学健康地“贴秋膘”,
关键是少贴能量、多贴营养。
立秋这天吃西瓜叫做“啃秋”,
只是听起来,
就能脑补咬一口脆生生西瓜的快乐。
都说秋日容易烦躁不适,
啃一口清凉的西瓜降燥解暑,
好似真的拿捏了凶猛的“秋老虎”。
按照习俗,
立秋这天还应惬意地睡一觉。
立秋“躺秋”,
也称之为“卧秋”或者“睡秋”。
找一个阴凉的好地方躺一躺,
毕竟,
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
天气慢慢转凉,
以后也可以好好安睡了。
好吃好睡休整过后,
马上就是秋收时节了。
旧时的渔民和农民靠“称水”
来判断秋天雨水的多少。
在立秋前后用同一个容器装水称重,
如果立秋前的水更重,
可能要度过一个少雨的秋天;
相反,
雨水则较为丰沛,
就要做好防秋涝的准备。
秋天总关联着萧瑟的体验,
因此民间还有个“躲秋”的传统。
即立秋当天乖乖呆在家里,
就可以避免倒霉事缠身。
虽然事事如意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不过不用去室外接受“烤”验,
岂不是在享受时光。
立秋前后,
新鲜果蔬总是吃不够的。
为了将这时候秋的味道留下来,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
唯一的办法就是制成干货——
也就是“晒秋”。
将丰收的五谷果蔬晒干,
能存储很久很久。
在人们还没能探索到
天体运行规律的年代,
“四时八节”
就是最朴素的作息指南。
在某个夜晚,
耕耘半生的老人坐在院里纳凉,
抬头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
知晓又一个夏天结束了,
手里的蒲扇马上也要“下岗”了,
简单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关键词: